美國半導體測試設備製造商 FormFactor(NASDAQ: FORM)近日正式推出全新產品——EVOLVITY™ 300半自動晶圓測試平台。這款系統作為其旗艦CM300產品線的延伸,專為RF(無線射頻)與DC(直流)模型建構與裝置特性分析所設計,旨在簡化工程階段的測試流程,並提升使用效率。
部落格
-
半導體股狂飆 台積電搭全球利多風暴、營收暴增引爆台股
在全球股市普遍上揚的氛圍中,台灣半導體巨頭 台積電(TSMC) 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其股價於上週四台股收盤時大漲近 10%,不僅回應亮眼的財報數據,也受到國際貿易政策鬆綁的激勵。
台積電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營收達新台幣8392.5億元(約23.1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激增 41.6%,創下近年來最強單季成長。此一數據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顯示全球對高效能晶片、AI伺服器與行動裝置的需求仍持續升溫。
-
半導體也難倖免 川普關稅陰影籠罩,全球晶片大廠備感壓力
儘管目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新一輪關稅尚未直接波及半導體產品,但這道「暫時豁免」的保護牆,恐怕撐不了太久。川普明確警告半導體也將被列入加徵關稅的清單中,甚至可能高達25%或更高。這項可能的政策轉向,為台積電(TSMC)、三星電子等全球晶片巨頭帶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
「晶」慌來襲 美擬課25%關稅,韓國半導體恐掀6%營收滑坡風暴
根據《Business Korea》引述分析師預測,美國若實施25%的半導體關稅,韓國晶片企業恐將面臨一波營收重創。雖然直接出口美國的營收損失初估僅落在1.3%至1.7%之間,但在全球供應鏈緊密交織的今天,間接影響的規模遠比表面數字更為驚人。
-
電動車市場降溫衝擊半導體業 功率晶片巨頭掀裁員潮
曾與AI晶片齊名的電源半導體,如今正面臨產業寒流。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陷入停滯,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電源晶片製造商,正紛紛縮減人力、延後投資計畫。根據《集微網》引述《日經新聞》報導,全球裁員總數已突破8,800人,顯示出整體產業的動盪與不確定性。
-
AI浪潮帶動半導體業爆發式成長 輝達躍居全球營收冠軍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公布的最終統計結果,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創下亮眼表現,全年總營收達到6,559億美元,較2023年大增21%,刷新歷史紀錄。在這波爆發成長的背後,人工智慧基礎建設的強勁需求與記憶體價格的強勢反彈成為主要驅動力。
-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引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震盪
中國近期再次對關鍵稀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震撼了全球科技與半導體產業鏈。根據《TechNews》引述《Tom’s Hardware》的報導,中國針對用於射頻(RF)與儲存應用的稀土元素——鋯(Scandium)與鏑(Dysprosium)——宣布新的出口禁令,此舉可能影響包含博通(Broadcom)、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高通(Qualcomm)、台積電(TSMC)、三星(Samsung)、希捷(Seagate)與威騰(Western Digital)等國際大廠的正常生產節奏。
-
熊本科學園區藍圖亮相 以『科』為本,打造半導體與AI創新聚落
2025年3月下旬,日本熊本縣正式對外公布《熊本科學園區推進願景》,這項計畫主打半導體產業為核心,同時擘劃出一個融合創新、研發與企業協作的全方位科技生態系。這不僅是地方政府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一步,更標誌著日本西南部邁向全球科技重鎮的雄心。
-
半導體豁免關稅風暴?台美貿易關係走向交易化新階段
全球晶片供應重鎮的台灣,近日驚醒於一項令人震驚的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輸美商品加徵32%關稅,而半導體類產品則暫時獲得豁免。這項政策雖然表面上看似為台灣晶片業「留一線生機」,但事實上卻揭示出台美貿易關係朝向更具交易性與選擇性的轉變。
-
半導體創新再突破 ROHM推低阻抗MOSFET 強化AI伺服器能源效率
在數位轉型與AI應用全面加速的浪潮下,來自美國聖塔克拉拉與日本京都的 ROHM Semiconductor 於2025年4月10日聯合宣布,開發出一系列具備 業界領先低導通電阻(Low ON-resistance)與寬廣安全操作區(SOA)能力的N通道功率MOSFETs。這項創新產品專為高效能企業伺服器與人工智慧伺服器的電源供應系統設計,標誌著伺服器能源效率與穩定性的重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