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技術全面滲透各類應用場景,從驅動大型語言模型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到邊緣運算設備如智慧型手機、物聯網裝置與自駕系統,全球對先進製程晶片的需求急劇上升。然而,要製造這些先進晶片,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而同時也成為產能擴張的最大障礙之一。
自2019年首批商用EUV晶片問世以來,雖然設備、掩膜製造與抗蝕劑技術都有所提升,EUV生產的良率仍然不及成熟製程。此外,維持穩定製程不僅需要技術精準調校,還須投入龐大資金,包括電力資源、耗材與高端設備。這些成本使得EUV技術尚未能廣泛普及至所有半導體製造廠。
半導體製程研發升級,AI也加入戰局
面對龐大需求與技術瓶頸,全球半導體業者並未原地踏步。各大晶圓代工與設備供應商正加緊研發,目標涵蓋從新型抗蝕劑材料、強化光源系統,到高階掩膜製作工具與AI驅動的製程控制系統。這些創新方案不僅可望提升良率,也有助於降低曝光劑量、提升感光效率並減少缺陷。
Irresistible Materials公司執行長Dinesh Bettadapur表示:「晶圓廠的生產效率取決於產出速度、製程效率與圖形轉移精度。若能降低曝光劑量、提升抗蝕劑靈敏度並抑制缺陷,將有助於使EUV製程在大規模應用下更具成本效益。」
事實上,AI不僅是需求端的推手,更正逐步成為提升製程穩定與產能管理的重要工具。透過資料分析與預測性維護,AI協助晶圓廠及早發現異常、即時修正參數,進一步降低成本與風險。
隨著AI應用層層擴張,半導體業的技術革新與供應鏈調整也進入新階段。EUV技術雖仍處於高成本、高挑戰的轉型期,但其不可取代的角色,已註定讓它成為未來晶片製程的核心戰場。(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