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上週二表示,政府將模擬美國可能對半導體課徵關稅所造成的影響,並尋求與華府進一步溝通,以維護產業公平競爭。此舉突顯出台灣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也反映出美國對國家安全的日益關切。
美國正考慮對進口晶片與藥品加徵關稅,理由是過度依賴外國生產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這項調查可追溯至川普政府,其後總統拜登亦延續該戰略,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大舉投資,試圖吸引晶片大廠在美設廠,以降低對台灣等外部供應的依賴。
對台灣而言,半導體產業是國家經濟命脈之一。台積電等領導企業不僅是全球晶圓代工的關鍵供應者,更是先進製程技術的領航者。面對潛在的美國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將啟動全面模擬評估,預先掌握可能的經濟與產業衝擊,並積極應對。
郭智輝強調,將與美方進行正式磋商,主張在國際經貿秩序中維持公平競爭原則。他指出,雖然美國有其國安考量,但同時也需顧及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合作夥伴的正當權益。
目前美國雖然投入數十億美元鼓勵本土晶片製造,但要在短期內取代台灣所提供的高品質與高產能,仍具挑戰。此情況下,台美之間的協商不僅關乎雙邊貿易,更影響全球科技供應鏈的平衡。
全球關注供應鏈安全,台灣展現戰略角色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扮演著不可取代的戰略角色。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各國紛紛強化本土產業自給自足能力,但同時也不得不與像台灣這樣的科技強國合作,以確保供應鏈不中斷。未來,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布局與政策協商將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議題。
台灣政府此時展現的前瞻與彈性,將有助於鞏固其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核心地位,也為區域經濟穩定與科技合作注入更多信心。(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