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市場降溫衝擊半導體業 功率晶片巨頭掀裁員潮

Renesas

曾與AI晶片齊名的電源半導體,如今正面臨產業寒流。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陷入停滯,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電源晶片製造商,正紛紛縮減人力、延後投資計畫。根據《集微網》引述《日經新聞》報導,全球裁員總數已突破8,800人,顯示出整體產業的動盪與不確定性。

電源半導體廣泛應用於電動車、家電與工業設備,能有效提升能源轉換效率與系統穩定性,長期以來被視為新世代綠能科技的核心支柱。近年,隨著全球朝向低碳轉型,這一領域曾吸引大量資金與技術投入。然而,隨著EV市場成長放緩,加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投資信心明顯受挫。

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Renesas)首當其衝,宣布全球裁員規模將達1,050人,約佔總人力的5%。此外,原訂於2025年初量產的甲府新廠也被迫延後。此舉象徵著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資本支出與產能擴張步伐。

德國電源晶片龍頭英飛凌(Infineon)同樣展開全球重整,預計裁撤1,400個職位,並將另1,400個工作崗位遷移至成本較低的地區。儘管該公司2024年才在馬來西亞啟用全球最大200mm碳化矽(SiC)晶圓廠,但面對產能過剩與需求疲弱,仍難以避免削減支出。

此外,歐洲另一大廠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則計畫透過提前退休與自然離職,減少約3,000名員工,約占總體員工數的6%。而美國的Onsemi亦宣布2025年將裁員2,400人,重組涵蓋所有部門,凸顯整體產業對營運成本的高度敏感。

轉型與再平衡 電源半導體的下一步何去何從?

儘管短期內產業面臨壓力,但長遠來看,電源半導體仍是實現能源效率與低碳轉型的關鍵技術。專家指出,未來的市場需求將更集中於高功率密度、高效能的先進製程,例如寬能隙材料(如碳化矽與氮化鎵)的應用將日益關鍵。

當前的產業調整或許是一場必要的「修正期」,在過去幾年的過度樂觀投資後,產業必須重新尋找與實際需求相符的平衡點。這也代表,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將不再僅依賴產能擴張,而是需要在技術創新、供應鏈靈活性與永續經營間取得突破。(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引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震盪

熊本科學園區藍圖亮相 以『科』為本,打造半導體與AI創新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