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隨著量子科技進展加速,模擬與設計量子電路的難度也隨之攀升。美國西北大學理論物理學者 Jens Koch 與其團隊長年專注於超導量子比特系統的模擬研究,近期更因計算複雜度劇增而遭遇效能瓶頸。為突破限制,該團隊選擇與NVIDIA合作,將繪圖處理器(GPU)導入量子模擬,獲得驚人效能提升。在部分任務中,GPU處理速度比傳統中央處理器(CPU)快達16倍,大幅縮短模擬所需時間。
用GPU突破量子電路模擬瓶頸,推進量子硬體研發
GPU擁有同時執行數千筆運算的能力,特別適合處理量子模擬中極度密集的數學運算。Koch指出,NVIDIA不僅在GPU領域具備卓越專業,其軟硬體整合方案更能有效加速模擬流程,讓研究得以持續向前推進。此外,團隊自研的開源模擬套件scQubits,至今下載次數已超過34萬次,成為學界進行超導量子模擬的重要資源。
超導量子比特(qubit)是目前量子電腦研發的熱門方向之一,與傳統電腦的bit不同,qubit可同時存在多種狀態,使量子運算具備指數級效能潛力。然而,設計與控制qubit極具挑戰性,其對環境變動敏感,易受干擾而失效。因此,能夠在建造實體設備前先以模擬預測問題,對於降低研發成本與加速成果產出至關重要。
Koch指出,量子力學本身具備極高的脆弱性與複雜性,尤其在系統放大時,維持其穩定性與準確性更加困難。團隊透過GPU模擬,不僅能提前掌握可能錯誤,也能協助業界提升量子裝置的性能與良率,為量子產業的成熟打下基礎。
這次與NVIDIA的合作不只是學術研究的突破,也再次證明GPU技術在非傳統運算領域的廣泛潛力。未來若能與AI輔助設計、量子擬真芯片等技術融合,將有望進一步推動量子電腦從理論走向現實。(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