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正值全球重構之際,任何政策風向的轉變都足以掀起產業震盪。近日,日本政府宣布針對十多項半導體相關設備與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引發中國強烈反彈。中國商務部於週四嚴正表態,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強調此舉不僅危害中國產業,更將衝擊全球供應鏈穩定。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出,半導體是一個高度全球化與相互依存的產業,而日本此番操作,正是部分國家「泛化國安概念、濫用出口管制工具」的最新實例。這類行動對中國半導體企業造成不對等打擊,也進一步惡化了技術脫鉤的國際環境。
中日之間在半導體產業鏈長期存在高度互補關係。日本在材料、設備領域處於上游技術領導地位,而中國則在晶圓製造、封裝與終端應用等領域具備龐大市場與製造需求。雙方多年來形成深度合作格局,如今日本出口限制的實施,勢必干擾正常的企業間貿易往來,對兩國企業都是傷害。
半導體「科技戰」升溫,全球供應鏈風險倍增
日本新出台的出口限制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美日同盟科技圍堵中國的一環。特別是在美國要求盟友配合其對中國高階晶片技術的限制政策後,日本、荷蘭等關鍵設備供應國相繼出台對華限制措施,使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正面臨「政治化」風險。
專家指出,日本掌握關鍵光刻機部件、化學材料與晶片製造設備,一旦限制出口,將對中國高階製程與新技術研發產生實質性影響。而中國若針對稀土、電池材料、終端產品反制,全球科技產業也將面臨骨牌效應。
不僅如此,這場貿易摩擦也將導致企業必須重新設計供應鏈路徑,尋找替代技術或設備來源,進一步提高成本與降低效率。對處於轉型與升級關鍵時期的全球半導體產業來說,這樣的干擾可能延緩整體創新進程。(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