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週三宣布最新一波關稅政策,卻意外將半導體列為豁免項目之一,台灣晶片業者得以在貿易風暴中迎來一段短暫的寧靜。然而,專家警告,這樣的「喘息」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未來仍難脫川普政策多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根據中央社報導,股市分析師許博傑在台北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此次半導體被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透露出川普獨到的談判策略。他指出:「川普一開始發出強硬的關稅威脅,隨後台積電(TSMC)便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
這項於3月3日公布的巨額投資,不僅緩解了美方對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擔憂,也強化了美國本土晶片產能的安全網。此舉似乎在無形中達成了川普的策略性目的——以威脅為前奏,引導企業做出有利於美國的實質承諾。
半導體戰略豁免背後的政治算計
儘管短期內台灣半導體業可望避開重稅打擊,許博傑卻提醒,不應對未來走勢掉以輕心。他表示:「川普的不確定性太高,雖然這次讓步,但無法保證他不會再次改變政策方向。」
此外,另一項潛在風險正逐漸浮現——即川普是否會對先前拜登政府承諾的《晶片法案》補助金進行調整或延宕發放。該法案原本旨在吸引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全球晶片業者赴美設廠,提供數十億美元的獎勵補助。
但根據近期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說法,白宮目前傾向在不擴大預算的情況下,尋求更多企業投資承諾,顯示補助資源可能更加緊縮。
對此,業界擔心台積電等外資企業在美國的長期布局恐面臨成本與政策風險雙重壓力。
台灣半導體產業雖暫時逃過美中關稅大戰的波及,但背後隱藏的政治博弈與補助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為整體產業蒙上陰影。在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台灣不僅要持續強化製程與產能,更需在國際策略與地緣政治中,謀求更穩固的立足點。(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