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導體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各國紛紛加快佈局,以確保技術主導權與供應鏈安全。近期,九個歐洲國家——德國、荷蘭、法國、比利時、芬蘭、義大利、奧地利、波蘭與西班牙,正式簽署協議,宣布成立「半導體聯盟(Semicon Coalition)」,以聯手打造歐洲半導體新戰略格局。
這場聯盟的成立,標誌著歐洲不再只是全球晶片市場的技術跟隨者,而是積極邁向技術主權、產業自主與創新主導的轉型之路。九國合作不僅橫跨研發、製造與應用,也力求打破過往碎片化的策略佈局,形塑整合且具韌性的半導體產業鏈。
聚焦「晶」力三大核心 全面推進半導體自主化
「Semicon Coalition」的合作聚焦於三大關鍵領域,為歐洲半導體產業未來十年奠定發展方向:
科技主權(Technological Sovereignty):聯盟將集中資源發展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技術,並投入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如氮化鎵、碳化矽)與AI專用晶片架構,目標是在高階晶片製程上擺脫對外依賴,進一步壯大本土技術根基。
供應鏈韌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透過政策扶持與投資誘因,提升關鍵零組件的在地化率,尤其針對歐洲強項—汽車產業,明確設定目標:未來歐洲生產的車用晶片供應能力要超過50%,減少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風險。
創新競爭力(Innovative Competitiveness):鼓勵企業、高校與研究機構間的深度合作,推動技術轉移與人才培育,以建立可持續的創新生態系,同時也提升產業競爭的多樣性與彈性。
這場半導體聯盟的誕生不僅是對當前地緣政治變化的戰略回應,也代表歐洲企圖重奪科技主導權的集體行動。近年來,歐盟雖已透過「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注入數百億歐元資金支持半導體產業,但在關鍵技術與產能方面仍需依賴外部供應商,形成潛在風險。
此次九國聯手,象徵歐洲試圖打破碎片化格局,以協同合作的方式擴大技術研發與製造規模,未來若能整合德國的製造實力、荷蘭的設備技術(如ASML)、法國的研發能力等優勢,有望打造出真正具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陣營。
隨著聯盟藍圖逐步推展,歐洲能否在全球晶片舞台上重塑地位,將是一場關鍵的長期博弈。這場「晶」聯風暴,勢必將為全球半導體格局掀起新的篇章。(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