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慌來襲 美擬課25%關稅,韓國半導體恐掀6%營收滑坡風暴

Samsung

根據《Business Korea》引述分析師預測,美國若實施25%的半導體關稅,韓國晶片企業恐將面臨一波營收重創。雖然直接出口美國的營收損失初估僅落在1.3%至1.7%之間,但在全球供應鏈緊密交織的今天,間接影響的規模遠比表面數字更為驚人。

目前,約有15%至20%的韓國半導體產品直接銷往美國。然而,大量韓國晶片亦作為關鍵零組件,搭載於在中國、台灣與越南等地組裝的資訊科技(IT)產品,最終流入美國市場。一旦這些最終產品也遭到美方加徵關稅,等同於間接打擊韓國上游供應商的收入,形成連鎖效應。

報告更指出,除了供應鏈轉嫁效應之外,美方關稅政策也可能導致IT產品價格上升,進一步抑制消費者需求與企業下單意願。一旦IT市場出現收縮,對韓國半導體產業將形成雙重壓力,不僅削弱銷量,還可能導致存貨增加與價格下滑。

當前在全球經濟仍處於不穩定狀態下,企業對高價元件的採購態度勢必更為謹慎。這也意味著,即便直接出口美國的比重有限,整體的市場心理與產業節奏將因關稅政策而出現系統性波動,韓國晶片企業的實際營收影響恐上升至6%左右。

韓國產業鏈何去何從?政策與布局成關鍵

面對這場潛在的「晶片風暴」,韓國業界與政府亟需調整策略。未來或需加速對非美市場的開拓,減少對單一出口市場的依賴;同時也須考慮是否在美國當地設立更多製造與封裝據點,以降低貿易摩擦風險。

此外,全球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組的大潮不會在短期內結束,韓國半導體企業勢必得在創新、彈性生產與政策應對上更進一步強化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晶片經濟」的劇變中立於不敗之地。(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半導體也難倖免 川普關稅陰影籠罩,全球晶片大廠備感壓力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引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