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晶聞美光百億晶圓廠再延後 美國晶片戰略「動能卡關」

美光百億晶圓廠再延後 美國晶片戰略「動能卡關」

Editorial Team

美光(Micron)斥資1,000億美元的紐約Clay超級晶圓廠計畫,自2022年公布以來備受期待,原本預計2024年6月動工,如今卻再度宣布延後,新的動工時間預計落在2025年11月至12月之間。根據《The Daily Orange》援引《Syracuse.com》報導,這是該項目第四次延宕,凸顯即便在美國政府全力推動《CHIPS法案》資金挹注之下,落地進度依然充滿變數。

環評拖延成主因 美國半導體政策與地方實作落差浮現

此次延宕主要因環境影響評估尚未完成,Onondaga郡開發局與美國商務部要求延長審查時程。原定6月公布的環評草案,將延至6月25日發布,進而連帶影響動工時程。這種情形凸顯,雖然《CHIPS法案》已於2024年為美光提供61億美元資金補助,但在地政府程序、基礎建設進度與聯邦協調等問題,仍是高科技製造落地的關鍵瓶頸。

該晶圓廠若順利完成,將成為美國史上最大晶片製造基地,預計20年內將創造多達5萬個直接與間接工作機會,對當地經濟與供應鏈安全皆具有戰略意義。美光也指出,此項目是其提升美國DRAM產能至全球比重40%的關鍵一環,並與Boise與Manassas先前的投資佈局相輔相成。

然而,從連續四次延期的現實來看,顯示美國即便投入龐大資金發展晶片產業,但「從法案到落地」之間,仍存在高度行政與協調成本。對於急欲擺脫對亞洲晶片依賴、提升本土製造能量的美國來說,這種行政落差可能削弱《CHIPS法案》的戰略效應。

美國晶片戰略雖方向明確,但若未能加速解決行政流程、環評阻力與土地基建等系統性障礙,其供應鏈重塑與地緣自主目標恐淪為「政策願景與產業現實的鴻溝」。美光紐約廠的每次延期,都是這場晶片國力競賽中「時效」與「執行力」間的現實警鐘。(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美國晶片政策奏效? GlobalFoundries宣布投資160億美元擴產

美國參院通過半導體供應鏈法案 擴大CHIPS計畫推動國產晶片製造

full-logo-darkbg-transparent
Copyright © 2025 Xemikon – Design by Wondersee with ❤